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图说检察
2025法治中国行·内蒙古站⑪扎赉特旗:生态检察与粮食丰收的故事
时间:2025-09-0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2025法治中国行·内蒙古站⑪





扎赉特旗:生态检察与粮食丰收的故事


八月的内蒙古,风过原野,谷物初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一碗寻常的米饭,不仅凝结着农人的辛勤,更承载着黑土地与法治共同守护的深刻叙事。8月24日,“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内蒙古行记者来到扎赉特旗,探寻黑土与绿林之间的检察足迹。



黑土


扎赉特旗,地处松嫩平原黑土带核心区,北纬46度至47度之间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赋予了这片土地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独特优势。这里,356.73万亩珍贵黑土资源占据全旗耕地总面积的60%左右,是内蒙古五个典型黑土区旗县之一,更是我国寒地水稻和高蛋白大豆的黄金产区。粮食年产达47.41亿斤,常年稳居全区第二,不仅是兴安盟优质稻米的核心产区,更是国家首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全国超级产粮大县。

然而,这片沃土如今却面临着严峻挑战。盗采行为蚕食黑土资源;外来入侵物种刺萼龙葵在草原、农田中蔓延;农业生产中残留地膜长期堆积,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黑土地保护,成为扎赉特旗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面对这些问题,扎赉特旗检察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开展“黑土地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从打击犯罪到生态修复,多管齐下,全力守护这片“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4年初,公安机关巡逻发现某村屯水坝发生盗采黑土行为,地表黑土被大量挖走。案件移送至扎赉特旗检察院后,检察机关迅速介入。经全面审查,历经两次退查,最终查清全案:被盗黑土达3428.4立方米,评估价值近12万元,其中2525立方米已被售卖,903.4立方米被扣押。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同步介入,经专业评估,认定生态功能永久性损害8.8万余元。2024年12月,检察机关对该案提起公诉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025年3月,法院对4名被告人判处刑罚,并处赔偿生态损失及惩罚性赔偿金共17万余元。今年4月,在多方见证下,903.4立方米黑土被回填至原位;针对已售卖部分,检察院将17万余元赔偿金全部用于替代性生态修复,在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基地异地补植樟子松、锦绣海棠80余亩。

除了打击盗采行为,扎赉特旗检察院也将监督重点延伸至高标准农田的可持续管护。2024年,检察院深入全旗13个乡镇展开系统排查,发现许多高标准农田存在管护缺失或不到位的问题。通过依法立案、诉前磋商、制定精准整改方案,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开展跟进监督工作,最终推动24处高标准农田完成全面改造——田间道路重新修整,灌溉设备升级换代,电力线路隐患彻底清除,一系列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从前靠天吃饭,天一旱就心慌。后来国家给建了高标准农田,通了电、打了井、修了路,再也不怕旱天影响收成。但时间一长,有些井坏了、路被冲垮了,用起来就不顺手了。后来检察院来调查,政府也跟着迅速行动,如今井、路都修得妥妥的,还安排专人维护,用水、运物资都特别方便,今年的春耕格外顺畅!”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古庙村村民肖金秋由衷感慨。

与此同时,检察院还向旗人大提交《关于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的议案》,并向旗委政府报送相关建议,积极推动出台《关于成立扎赉特旗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从制度层面构建起长效管护体系,确保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

除了农田管护,刺萼龙葵等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也逐步纳入检察监督的重点。2024年7月,扎赉特旗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该入侵植物已在全旗5个乡镇蔓延,严重威胁本地生态和农业生产。检察机关迅速响应,借助无人机航拍、实地勘查和专家论证等多种手段,立案行政公益诉讼,并依法向监管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清理工作,累计整治刺萼龙葵3.5万余亩,同时通过播撒草籽促进生态恢复。检察院并未止步于建议与清理,还持续开展“回头看”跟踪监督,确保防控成效扎实,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在地膜治理方面,2024年3月及2025年3月,检察院深入开展农用薄膜污染专项工作,发现13个乡镇普遍存在残膜污染问题,随即立案调查并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农牧部门及乡镇政府履行监管职责。通过成立督查组、动员农户参与,共清理回收农用地膜40.38万亩,所有地块春播出苗且长势良好。

“我们农民常说‘一两土二两油’,说的就是我们这的黑土地,土质好、有劲儿,种出的粮食亩产也高。”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古庙村村民张洪来坦言,“以前我们不太处理用过的地膜、农药瓶,后来乡、村组织清理,听说检察院发了检察建议。确实,这些废弃物翻到地里不烂,影响种地,影响收成。在检察院的帮助下,我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性,以后会及时处理农膜和农药瓶,利用好黑土地,种出更多好粮食。”

全国人大代表杜岗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强调:“要充分认识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意义,牢记‘国之大者’,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为黑土地保护注入法治动能。”

扎赉特旗检察院聚焦黑土地保护痛点,创新构建“专业化监督+社会化治理+科技化支撑”三维治理模式,将司法的力量转化为生态治理的实效。这一系统举措,不仅推动“扎赉特旗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稳步前行,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2024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收录,成为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的生动法治样本。


绿林


在扎赉特旗中心林场,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基地不仅是生态修复的示范区,更是司法实践的创新地。据扎赉特旗检察院副检察长于义介绍,修复基地2021年开始建设,当生态环境无法原地修复时,义务人通过异地补植等方式,修复受损生态。与此同时,该院还依托林场建立了生态损害修复基地办公室,办公室集生态修复、观赏教育、听证磋商与普法宣传于一体,设有多个功能区。

2021年2月,吉日根林场发生滥伐林木案,涉案面积2000余亩。由于涉案林地是天然林,无法原地修复,检察院依托基地开展异地补植,2022年4月补植樟子松185亩,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绿地、教育一片群众”的目标。类似案例还有2020年4月两起失火案补植47亩,2022年4月滥伐林木案补种300株海棠树苗。

截至目前,基地已完成异地修复232.6亩,栽植林木24850株,从“生态修复基金账户”支付费用32万元。这片曾经的荒地,如今郁郁葱葱,成为司法修复生态的生动见证。

在这片承载着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土地上,法治的力量如细雨浸润,无声却深刻地改变着一切。生态保护从不是一域之战,而是全局之谋。近年来,扎赉特旗检察院立足地域特色,构建“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并积极推进跨区域协作,联合吉林、黑龙江等地检察机关,共同打造“松嫩护江蓝”生态保护文化品牌,推动形成黑土地保护合力。2024年,该品牌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

黑土回暖,林地重生,法治守护的不仅是一方沃土,更是绵延的生长与希望。放眼望去,扎赉特旗的黑土与原野,正在法治的守护下,向着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延伸。

服务互动
代表委员联络平台
案件信息公开
法律法规库
指导性案例
申诉接访
检察长信箱
大众留言板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兴安盟分院
地址: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新桥东街 邮编:1374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安盟分院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今日头条二维码
今日头条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