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守”民事检察品牌寓意深刻而丰富。“枫”,一方面代表着科尔沁疏林草原上的五角枫,其于风雨寒霜中傲然挺立,历经无数考验却坚韧不拔,恰如民事检察人在繁杂民事案件里默默耕耘,为守护人民权益奉献所有,以实际行动彰显对法治的忠诚担当,于岁月长河书写刚正、坚韧与奉献的华章。另一方面,“枫”取自“枫桥经验”,意味着民事检察部门以其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与自身职能,积极响应社会关切,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的运用,深入分析民事矛盾纠纷线索,力求将矛盾消解于基层与源头,使民众切实领略司法的公正与温度。
“守”即守护之意。民事检察工作仿若坚实盾牌,时刻忠诚守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能动办案,明辨是非,通过监督纠正错误裁判,更好体现公平正义。积极履行监督职能,为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筑牢防线,捍卫公平正义,守护人民权益,让民众在每个司法案件里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一)打造监督有力、作风过硬民事检察队伍。一是建立专业民事检察团队。针对基层民事检察薄弱问题,结合实际办案需求,合理整合现有人才力量,成立了完备的专业办案组。突出“为民”“担当”特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宗旨,以高质效监督办案为目标,组团攻坚,以增强基层民事检察“存在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传帮带”助力检察人员快速成长。分管领导靠前参与办案过程,并全程指导调查核实、联系协调等重要环节工作。员额检察官兼任“师傅”角色,在传授办案知识的同时,给年轻检察人员提供更多实践锻炼平台。坚持全程跟踪学,年轻检察人员深度参与案件协调、汇报请示、召开听证各个环节,使之突破个案学习了解办案全过程。坚持逐案集体讨论,有效发挥集体智慧力量的同时,以实务实践磨练队伍本领。强化调查研究,升华办案效果,理论文章《检察听证的“破”与“立”—结合基层办案实践思考》在全区首届“敖包检会”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一名检察人员被评为全区民事检察业务能手,入选全区民事检察人才储备库。
(二)坚持“小案”精办,做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护者。一是不断提升监督质效,达到最佳法律监督效果。树牢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相结合的民事思维,聚焦民间借贷纠纷中虚假民事诉讼频发问题开展攻坚行动。检察长靠前指导,积极争取上级院、地方党委、人大支持,发挥团队作战优势,借助公安侦查力量调查取证,依法监督9件涉嫌民事虚假诉讼类案,涉案金额达千余万元,此案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后法院裁定再审,并改判1件,对剩余8件启动跟进监督程序,提请上级院抗诉后得到支持。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办案经验,调取相关数据,通过科学研判,成功自建上架《虚假诉讼类案监督数字检察模型》,节约了监督成本,实现了由个案监督到社会治理转变。二是加强裁判结果监督,纠正同案不同判。践行法定性与必要性相结合民事检察思维,从一件普通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中认定责任主体不合理导致实际执行不能线索,延伸出类案同案不同判问题,对不当判决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同级法院经再审审理后认为原判决适用法律不当导致处理结果不当,撤销原判决,依法予以改判,该案件的成功做法被中国检察官网转载。三是提升监督深度和广度。聚焦民事执行工作中未按期向被执行人发送相关法律文书,未及时完成调查、查封措施等问题进行专项监督,共发出检察建议47件,均已回复采纳。徐某诉王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审判程序违法行为监督案被评为全区检察建议典型案例。
(三)打造民事支持起诉特色品牌业务。近三年,办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37件,支持200余名农民工讨回工资款800余万元。结合本地办案实践,建立了民事支持起诉“1234”工作机制,即以为弱势群体“撑腰”为“一个目标”,以建立内部协作配合机制、建立外部联动支持机制为“两个协作”,以线索支撑、能力支撑、效果支撑为“三个支撑”,以能动履职强化调查核实、矛盾化解贯穿始终、引入法律援助、强化跟踪问效为“四个创新”,因案制宜,精准施策,选择最优处理方式,有效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同时,最大可能避免矛盾升级,不断提高法律监督工作效率,力求取得最佳法律监督效果。“为背井离乡的打工人撑腰”系列支持起诉案件做法被检察日报转载,郑某某、赵某某等105名农民工讨薪支持起诉案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公开听证典型案例、全区检察机关保护民生典型案例。
(四)以完善机制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民事法律监督协作机制。聚焦司法实践中制约瓶颈问题,全盟首个与当地法院签订《加强民事、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协作机制》,围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启动专项监督程序、提高调卷效率、规范回复整改、联合释法说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强化了监督制约,凝聚了司法合力,为高质效监督办案提供了基础。二是构建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工作体系。突破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困境,总结归纳办案经验做法,与当地法院、公安局联合签订《防范和查办虚假诉讼的协作办法》,明确了各自职责、重点领域和协作内容,确立了衔接配合机制,规范了回复整改程序,增强了防范打击工作合力。三是以建立双向衔接转化机制促监督合力再升级。为推动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与检察监督同频共振,实现代表建议、委员提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分别与旗人大、政协签订《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办法》《政协委员提案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办法》,主动将建议、提案转化为检察机关监督事项,以案件化办理推动事项落实。四是形成“五维”跟进问效工作模式。结合监督实际,形成了以监督质量为基础,以有效监督为目标的层层递进工作方法。即员额检察官承担案件实务沟通;分管检察长负责监督方向和沟通协调;发出监督意见案件检察长列席审委会;检察长出面向党委政法委、人大汇报;全程争取上级院指导。通过系列实践,保障了重点案件的监督结果和效果,体现了检察监督专业、务实、权威,得到了上级院,当地党委、政法委、人大肯定。